普外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
甲状腺功能亢进
住院健康指导
(一) 疾病指导及术前宣教
1. 心理指导 术前多与患者沟通,解释手术的有关问题,消除患者的顾虑,避免各种不良刺激,保持室内安静舒适;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,可服镇静药或安眠药。
2. 术日前一天禁食水6-8小时。
3. 用药指导 术前给药降低基础代谢率,减轻甲状腺肿大及充血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。
(1) 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时注意观察用药后副作用,会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、皮疹等。
(2) 碘剂对口腔及胃粘膜有刺激性,可引起恶心、呕吐,可以把它滴在馒头上服用或在饭后用水稀释后服用,每日3次,从3-4滴开始,逐日每次增加1滴至15-16滴维持,直至手术。
4. 手术配合指导 指导患者练习手术时体位(颈过伸位),将软枕垫于肩部,保持头低位。
(二) 术后宣教
1. 体位、活动指导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半卧位,利于呼吸和切口引流。术后48小时内避免过多说话和频繁活动,避免剧烈咳嗽,以免引起切口出血,影响切口愈合。
2. 饮食指导 术后1-2天,进流质饮食,但不可过热,以免引起颈部血管扩张,加重伤口渗血。术后2-3天可进软食,若出现呛咳,应暂停饮食。
3. 药物指导 术后仍需坚持服用碘剂。由15滴开始,逐日每次减少一滴至4-5滴。
4. 伤口、引流管护理指导术后一般引流24-48小时,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和及时引流切口内的积血,预防术后气管受压。
5. 功能指导
(1) 变换体位法:要保护好颈部,颈部和躯体在一条直线上,同时翻转。
(2) 床上坐起法:床上坐起,或弯曲颈部,移动颈部时,将手放于颈后支持头部重量,通常术后第二天开始。
(3) 颈部活动:伤口愈合(术后2-4天)后,可做颈部活动,防止切口挛缩。可轻轻的点头、仰头、伸展和左右旋转颈部,左颈部全关节活动(屈、过伸、侧方活动),每天练习。
6.并发症观察指导 教会患者注意自己术后有无声音嘶哑、音调变低或饮水呛咳,有无手足发麻、抽搐感,有无呼吸困难、心悸等不适。出现上述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。
出院健康指导
1. 修养环境应干净舒适,保持愉快,轻松的心情,不要过度焦虑、急躁。
2. 补充营养,增强体质。日常饮食多食用含碘丰富的海带,紫菜等海产品,禁烟酒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3. 遵医嘱按时口服消炎药,根据患者术后情况给予小剂量口服甲状腺素片,注意定期复查血象。
4. 1-2年为复发高峰时间,故出院后按时复查,时间为1个月、3个月、半年、1年,1年后为每半年一次。
5. 继续练习颈部运动,防止瘢痕挛缩。
6. 如有声音嘶哑,音调变低者出院后应继续行理疗、针灸,一般3-6个月可恢复。
7. 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(皮肤干燥、眼睑水肿、反应迟钝、多虑、多晕、心率变缓、厌食、腹胀、便秘、活动无力等),门诊随访。
急性腹膜炎
住院健康指导
1. 心理指导 患者往往因腹痛剧烈而屈曲侧卧,不愿转动,感到恐惧、焦虑。因此护士要关心,同情患者的痛苦,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,取的患者的配合。
2. 体位指导 在无休克的状态下,患者宜取半卧位,以利腹腔渗出液、脓液积聚在盆腔,使炎症局限。此外半卧位时膈肌可免受压迫,有利于呼吸和循环的改善。
3. 饮食指导 禁食,可减少胃肠道内容物流入腹腔,有利于控制感染的扩散,必须待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。
4. 胃肠减压观察护理指导 可减少胃肠道内积液、积气、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漏出,流入腹腔,有利地减轻腹胀、炎症局限,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和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。
5. 腹痛观察护理指导 对已明确诊断的患者,可用哌替啶止痛剂,减轻患者的痛苦。对诊断不明确的,慎用止痛药物。
(一) 术后宣教
1.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都是急诊入院,多数患者毫无思想准备,手术后应进行心理疏导,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。
2. 体位、活动指导 全麻未醒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6小时,待血压、脉搏平稳后改为半卧位。鼓励患者早期术后翻身、床上活动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力可坐于床边或下床活动,预防肠粘连。
3. 饮食指导 术后禁食,肛门排气后方可进流质饮食。饮食注意不应进高蛋白较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等,可选米汤、菜汤等清淡流质饮食,5-6天后可进食无渣流质饮食,15天后可进食软饭。
4. 伤口、引流管观察护理指导见“术后伤口、引流管护理指导”
5. 并发症观察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体温变化及腹部症状,如有无压痛、腹胀等,以及肠蠕动恢复情况,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务人员。
出院健康指导
1. 平时饮食以高蛋白、高热量、高维生素、易消化饮食为主。
2. 注意体温及腹痛情况,保持排便通畅,防止便秘。
3. 适当运动,防止术后肠粘连,如突然发生腹痛加重,应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腹腔镜手术
住院健康指导
(一) 术前宣教
1. 心理指导 告知患者腹腔镜术式为全麻手术,患者不会有任何痛觉,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,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优势及选用此手术的可靠性,取得合作。告知患者及家属腹腔镜手术也有改成剖腹的可能,让患者做好心理指导。
2. 皮肤准备指导 手术前1日为患者准备皮肤,特别注意脐周部位的清洁。
3. 心肺功能训练 说明手术在人工气腹的情况下进行,即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横隔上升,腹腔压力增大,术中为了更好地显露术野需要多次更换体位,这些因素易导致循环负荷加重。因此术前要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,指导患者在晨起和饭后2小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和深呼吸训练。
(二) 术后宣教
1. 体位及活动的指导 视患者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2-24小时。术后1-2小时鼓励患者翻身,可取半卧位,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,以促进二氧化碳尽快排出。
2. 引流管护理指导 腹腔镜手术通常在术中留置导尿管,以免膀胱损伤,术后需继续留置24-48小时。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导尿的意义,强调要保持尿管通畅,并经常观察尿液的颜色、性质,观察有无扭曲、堵塞。尿管要妥善固定,同时留有一定长度,以防翻身或牵拉时移位。
3. 疼痛指导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,疼痛较小,但双肩酸痛时腹腔镜术后常见并发症,是由于二氧化碳转变为碳酸后刺激横隔,由膈神经放射至肩部所致。应向患者解释原因,鼓励患者早翻身,早下床,减少症状。通过分散注意力,消除引起疼痛的因素,如听收音机、音乐等。必要时可通知医护人员给予止痛药物治疗,带麻醉泵的患者应告知麻醉泵不能打折,不用调节速度,一般能使用48小时。麻醉泵应妥善固定,嘱患者翻身时注意防止麻醉泵脱出。
4. 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术后24小时禁食,术后第2日排气后可根据医嘱进流食,如米汤等。术后第3日可改为半流食,如面条汤,粥等,以后逐渐过渡为普食。对便秘患者可食用一些有通便功能的食品。告知患者应注意避免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甜食,防止肠胀气。
(三)出院健康指导
1. 告知患者保持伤口清洁、干燥,伤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淋浴。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,有异常及时就诊。
2. 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说明在术后2周内避免提超过5kg的物品及骑车、骑脚踏车、久坐,以免盆腔充血,造成术后不适。
3. 嘱患者术后多喝水补充手术时体液的丧失。术后宜增加蔬菜及高纤维的食物,避免食用产气的食物如豆类、元葱等,以减少术后腹胀引起不适。
急性胰腺炎
住院健康指导
(一)疾病指导及术前宣
1.心理指导 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引起病急、病情重,多有记载、恐惧及焦虑等。特别是经济比较困难的患者,常担心医疗费昂贵。应结合疾病的特点、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解释,稳定患者的情绪,同时让患者了解各种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2.体位指导 半卧位,绝对卧床休息,减轻疼痛,并利于引流,使腹腔渗液流至盆腔,防止膈下脓肿。
3.饮食指导 说明胰腺炎的患者早期禁食禁水的目的,食物刺激可使胰液分泌增加,加重十二指肠乳头水肿,胆道括约肌挛而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,十二指肠炎反流入胰管,加重病情。因此应禁食水,使胰腺处于休息状态,重症患者多采用静脉高营养,及时纠正水,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,尽快补充血容量。
4.胃肠减压指导 见“术后引流管护理指导”
【二】术后宣教
1.体位,活动指导 指导患者麻醉清醒后给予半卧位,鼓励患者尽早在床上活动,促进儒肠动,预防肠粘连。术后定时在床上翻身,进行有效的咳嗽,咳痰,进行呼吸,病情平稳后,下床活动。
2.饮食指导 说明术后需禁食,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,补充机体素需要的营养,如电解质,蛋白质,脂肪乳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,必要时输新鲜血,可给于高热量,高维生素,高糖类饮食。
3.引流管护理指导 说明术后留置胃肠减压,空肠造瘘管,T管,深静脉高营养输液管,导尿管等病情观察和治疗的生命管线,在翻身和进行床上活动时一定防止脱落,并注意保持引流护理引流通畅,妥善固定,防止扭曲,受压,打折。
4.并发症预防指导 说明预防休克,感染及多器官衰竭等术后并发症时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,解释如有胰周脓肿,膈下脓肿形成要及时引流,如手术后并发胰腺及胃肠道外瘘时应及时充分通畅引流,保护瘘口周围皮肤,维持水,电解质平衡和营养,使患者理解为预防并发症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的意义,主动配合治疗。
(三)出院健康指导
1.患者及家属理解饮水饮食管理的重要性,宜采用低脂易消化饮食,忌食刺激性的食物,睡前不宜进食。
2.避免暴饮暴食及饱食,饮食要适量,有规律,绝对禁酒,戒烟。
3.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过于激动。
4.出院后4-6周避免举重物和过度疲劳,一般半年以后从事体力劳动。
5.积极治疗原有疾病,如;胆石症,胆道炎症等胆道疾病或蛔虫症。
6.疾病恢复期,防止感染,若出现左上腹剧烈疼痛应及时就诊。
7.避免易引起胰腺炎的药物,如噻嗪类利尿药、磺胺药、糖皮质激素等。
8.定期门诊随访。
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
(一)疾病指导术前宣教
(1)饮食指导;术前进普通饮食,增加高蛋白饮食,如肉、奶、蛋、以提高机体抵抗力。
(2)疾病相关知识指导:
1)弹性绷带或弹力袜,指导患者行走时应使用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,促进静脉回流。穿弹力袜时抬高患肢,排空曲张静脉内的血液后再穿,注意弹力袜的薄厚、压力及长短应符合患者的腿部情况。弹力绷带应自下而上包扎,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,并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,以能扪及足背动脉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。
2)维持良好姿势: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,以免压迫、影响腘静脉回流。卧床时抬高患肢30°-40°,以利静脉回流。
3)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:保持大便通畅、防止便秘,避免长时间站立,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。
4)保护患肢,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。
(3)术前皮肤准备指导: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,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。下肢静脉曲张伴有小腿溃疡者,局部应换药,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,抬高患肢,感染控制后要保持皮肤清洁。
(二)术后宣教
(1)体位、活动指导:
1)嘱患者术后6小时内低枕平卧位,预防因麻醉引起的头晕、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。如有恶心呕吐,头偏向一侧,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,避免误吸入气管。
2)卧床休息,患肢下垫一软枕,抬高30°,促进静脉回流。
3)早期活动: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做足背伸屈和旋转运动,以利于静脉回流,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,促进下肢静脉回流,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。
(2)伤口观察指导
1)告知患者及家属应观察手术切口,如有无切口或皮下渗血,局部切口有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,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。
2)告知其观察远端皮肤温度、颜色、足背动脉搏动的意义。应用弹性绷带要保持合适的松紧度,说明弹性绷带一般需维持两周方可拆除。
(3)预防并发症指导:如发现有局部出血、感染和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表现时,应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。
(三)出院健康指导
1.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1-2个月,晚上睡觉时抬高20到30°
2.为维持下肢血运,平时应注意体位,勿长时间站立或坐位,以防静脉回流障碍时发生足背水肿和细动脉闭塞。
3.术后半年到1年内可能有下肢酸痛或麻木感。
4.患者绝对禁烟,但可少量饮酒,促进血管扩张。坚持适量运动,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。
5.按时、按量遵医嘱服药,不可随意停药、减药。
6.定期到门诊复查,如发现异常,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