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---儿科医生的呼吁
(通讯员 尹翠萍)儿童糖尿病(juvenile diabetes):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,以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,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。临床表现为多饮、多尿、多餐和消瘦。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,后期常有血管病变导致眼及肾脏受累。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可见于各年龄阶段,学齢期和青春发育期多见,无性别差异。根据不同的病因,可将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分为: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。原发性糖尿病又分为: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(IDDM)又称为Ⅰ型糖尿病;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(NIDDM)又称为Ⅱ型糖尿病。继发性糖尿病:胰腺病,激素受体异常,糖耐量减低。目前,儿童糖尿病多见胰岛素依赖型,而小儿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有所提高。
【多发群体】:各年龄均可发病,小至出生后3个月,但以5~7岁和10~13岁二组年龄多见,患病率男女无性别差异。
【常见病因】:自身免疫反应、环境因素(病毒感染、牛乳蛋白、药物和化学因素)、肥胖、缺乏必要锻炼、先天遗传等。
【临床表现】:儿童糖尿病起病多急骤,突然表现明显多尿、多饮,多餐、体重下降。简称为“三多一少”。学龄儿童每天饮水量和尿量可达3~4升或更多,常常夜间口渴饮水。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。年幼者常以遗尿、消瘦引起家长注意。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,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,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。儿童糖尿病约半数的孩子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,而且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越重。可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食欲不振及神志模糊、嗜睡,甚至完全昏迷等,“三多一少”症状反而被忽略。同时有脱水、酸中毒。酸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深长、节律不正。呼吸带有酮味。如不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患儿会有生命危险。
【检查】:1.血液检查:包括血糖测定、血浆C肽测定、糖化血红蛋白(HBAlc)等。2.尿液检查。3.其他检查:胸片、腹部B超检查肝脏和胰腺、眼科检查眼底。
【治疗】:目的为消除症状,稳定血糖,维持儿童正常生长和性发育,防止中晚期并发症出现。包括:
1.饮食治疗:(1)合理的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人的治疗基础,摄入的热量要适合患儿的年龄、体重、日常的活动、平时的饭量。还要考虑到患儿的生长发育。(2)饮食成分组成蛋白质占总热卡15%~20%左右,以动物蛋白为主;脂肪以植物油为主占30%左右,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;碳水化合物以大米、谷类为主占总热量的55%。(3)三餐分配一般以少量多餐适宜,餐间可加2次点心,避免低血糖发作。多吃纤维素性食物,使糖的吸收缓慢而均匀,从而改善糖的代谢。三餐比例为早餐1/5,中餐2/5,晚餐2/5。
2.胰岛素替代治疗。其中,儿童1型糖尿病终身需用胰岛素治疗。需注意低血糖的发生,及时发现和纠正低血糖。
3.运动治疗:运动是儿童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活内容,运动对于糖尿病儿童更有重要意义。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,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,有利于血糖的控制。运动可降低血脂,增强体质,减少并发症。
4.预防感染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:糖尿病可出现遗尿、消瘦、呕吐、腹痛,神志萎靡、嗜睡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;出现脱水、酸中毒,糖尿病酮症酸中毒,并发各种感染等;病程较久糖尿病控制长期不良者有生长落后、身矮、肝脏肿大和智能落后等,称为糖尿病侏儒(Mauriac综合征);神经病变,表现为肢体麻木,刺痛,烧灼感,病程长者,可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及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,中枢神经也可受累如脑萎缩等;骨关节病变;各种感染;晚期可有白内障、视力障碍及视网膜病变,导致失明;还可发生蛋白尿、高血压为糖尿病肾病,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等等。
【预后】: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,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,但并不等于绝症。虽然目前现有的医学水平不能治愈,糖尿病的预后取决于血糖控制良好与否,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治疗的理想范围者易发生各种慢性并发症,有效的控制饮食和正规治疗是使糖尿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良方。
【儿童糖尿病儿的管理】
1.普及糖尿病知识。患儿及家长需了解什么是糖尿病、其治疗目的和原则等。
2.糖尿病作为一种治疗繁琐的终身性特殊疾病,家长和患儿需对疾病树立信心,并对患儿进行积极鼓励和心理治疗。
3.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,绝大部分在家庭治疗,家长需指导患儿如何饮食治疗,教会其如何测微量血糖及尿糖,如何抽取胰岛素,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,并建立家庭记录。
4.患儿及家长需了解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及自救的方法。
5.了解酮症酸中毒知识及临床症状,做好相应预防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