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影像科 赵丽)胸透、X光片、CT、介入治疗、核磁共振……随着科技的发展,先进的仪器就像一位优秀的“侦察兵”,帮助医生较早发现很多“看不见的病变”。其中的X射线医疗检查又像一把双刃剑:一方面,能清晰地分辨出病因;另一方面,人体中的性腺、眼晶体、乳腺和甲状腺对射线特别敏感,如果超量辐射会损害健康。今天,我们谈一谈影像检查辐射的那些事儿。
听从医生建议,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查
胸片是常规体检项目,主要是指通过X光检查胸部异常。
胸透与胸片不同之处,在于胸透是动态的透视观察,需要X光在胸部移动照射,一般要观察5秒左右,有异常时可能需要观察到10秒。
CT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特点进行扫描,并通过计算机将人体器官以立体、清晰的形式显示出来,对医生诊治疾病有很大帮助。
核磁共振使用的是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,是质子成像原理。核磁检查在神经系统、关节软骨、软组织病变等方面独具优势。
总之,各种检查都有自己的特点,有些疾病需要特定方法才能诊断,具体需要做什么检查可和医生交流并听从医生的建议,让这些医疗检查“侦察兵”发挥真正作用。
各种影像检查辐射的简单认识
辐射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T、胸透、胸片,核磁共振无辐射。
胸片大都在0.15秒-0.3秒可完成检查,辐射量比较微小。胸透时X光在胸部移动照射,一般要观察5秒-10秒,因此胸透的曝光量射线是胸片的几十倍。
CT检查对人体组织有损伤,长期大量照射有可能诱发癌症等疾病。
核磁共振没有X射线,不用担心辐射危险。
对比CT和胸片的辐射量,一次头部CT相当于大约100次胸片,一次腹部CT相当于大约400次胸片,冠脉CT相当于700次胸片,肺部CT相当于800次胸片。
总之,如果按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来排序,由大到小依次为CT、胸透、胸片。
不必过度惊慌
X射线检查的时间和量都可控,不必过于恐慌也不能无所谓。
随着近年来X光仪器不断改进,其放射剂量越来越小,比如胸透检查、牙齿拍片,一般在十秒以内,偶尔一次,对人体的危害几乎是微乎其微。其实,手机、电脑、微波等各种电子产品都会产生一定的辐射,所以患者也不必恐慌。相比较,在疾病的生死面前,X射线检查和介入治疗所受到的辐射影响,利大于弊。
医院按照国家相关规定,一是严格控制受照剂量,二是采取了铅衣屏蔽。总之,疾病检查和治疗时,X射线的时间和量都是可控的。
儿童尽量减少X射线检查
尽管X射线对人体损害在可控范围,我们还是提醒孕妇和儿童减少射线检查。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,细胞分裂活跃,(特别是胚胎组织对射线更敏感),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,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(也可能是异常修复),就会残存于机体里,像”定时炸弹“,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况下,开始疯狂复制,成为一个癌症病灶。
人体各组织对射线的敏感度
1.高度敏感组织
淋巴组织、胸腺(胸腺细胞)、骨髓组织、胃肠上皮,尤其是小肠隐窝上皮细胞、性腺、胚胎组织。
2.中度敏感组织
感觉器官(角膜、晶状体、结膜)、内皮细胞(主要是血管、血窦和淋巴管内皮细胞)、皮肤上皮(包括毛囊上皮细胞)、唾液腺、肾、肝、肺组织的上皮细胞。
3.轻度敏感组织
中枢神经系统、内分泌(性腺除外)、心脏。
4.不敏感组织
肌肉组织、软骨和骨组织、结缔组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