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通讯员 黄潘文 钟灿新)近年来,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且呈年轻化趋势。据研究表明,95%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转变过来的。这个过程一般需5-10年,但个体差异不同。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,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、黏液便、腹痛等异常,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,容易被患者忽略。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器械检查。
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引进德国进口ERBE(爱博)高频电刀,联合富士胃肠镜系统,丰富了我院内镜下的治疗手段,使我们从原来简单的胃、肠检查以及活检、钳除等简单治疗,扩展到现在的电凝、电切、EMR(内镜下黏膜切除术)等,从而扩大了我们内镜下病变处理的范围,从购买设备到现在,我们已使用该设备进行了100余例的内镜下治疗,尤其是对胃、肠息肉的电凝、电切除治疗。近日我们成功进行了一例大肠多发大息肉的内镜下切除。
距肛门25cm(乙状结肠)粗蒂肿物,呈分叶状
钛铗夹闭息肉蒂部 完整电切除
切除后残蒂 钛铗夹闭创面
直肠直径约1.5cm的带蒂息肉 圈套器套住根部完整电切除
术后钛铗夹闭创面 术后病理结果
温馨提示:由于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复杂,其发病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,长期吃高脂肪或及油炸食品、高动物蛋白、低纤维饮食习惯,年龄大于50岁的人,是息肉、肠癌好发人群。建议从50岁开始每年大便隐血检查,若有阳性结果再做一次肠镜。若肠镜没有阳性发现,则5-10年做一次肠镜即可,这样可以经济有效地尽早发现有癌变倾向的大肠腺瘤。大肠癌不可怕,就怕您不了解。再好的手术技巧也比不上肿瘤的早期发现,再好的早期诊断技术也比不上科学的健康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