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了《南丁格尔传记》后,对我触动很大,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。我国护理事业起步较晚,护士大多是中专学历,长期从属于医疗,被动地执行医嘱,工作没有主动性,以致人们对护士工作没有正确认识,认为护士是侍奉人的工作,总是低人一等,而从事护士职业的这个群体大多数没有积极进取精神,认为自己只是个小护士,没有成就感,没有太大的出息,这些因素导致了人们和护士自己对职业的偏见。殊不知,一百多年前,我们的护理事业创始人能够抛弃世俗偏见,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女性,从而也倍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。护理工作原本就是个崇高的职业,她需要护理工作者无私的奉献,真挚的爱心,丰厚的知识方能树立起职业形象。如今国外的护士待遇高于一般的职业,她们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治疗护理,还更注重于心理咨询和康复指导工作,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,知识更新。而我国的护士出去基本上都不能胜任,我们究竟缺少点什么呢?
南丁格尔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,家境优裕,她的父亲威廉·爱德华是一个博学、有文化教养的人,是一名统计师。母亲芬妮·史密斯,也出身于英国望族,不但家道富裕,更是世代行善,名重乡里。南丁格尔的父亲毕业于剑桥大学,谙熟数学,精通英、法、德、意四门语言,除古典文学外,还精于自然科学、历史和哲学,擅长音乐与绘画。南丁格尔自幼便在家庭里接受教育。南丁格尔对开创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,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,使她成为19世纪出类拔萃、世人敬仰和赞颂的伟大女性,除了她有一份爱心和奉献精神外,就是因为她具有渊博的社会、自然、历史、地理、文学、艺术各方面的知识,为她创建护理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1854~1856年,她率领38名护士奔赴克里米亚战场,在那脏乱的战地医院里,她运用她各方面丰富的学识和护理经验,积极改革,改造医院环境,改善伤兵伙食,开展战地救护,在她的努力下,英国伤兵在前线的死亡率由50%降到2.2%。这项成就使英国朝野大为振奋,她的名字在前线广为传颂。在前线医院里,她每天无视风雨寒冷,必然手提一盏油灯,沿着崎岖的小路,在4英里之遥的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病员,给予全心全意的安慰与关爱,“提灯女神”也就成了她的代名词。
当时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下贱的职业,不受人尊敬,工资很低。英国护士的形象是粗陋老态的女人,愚昧、肮脏、酗酒且粗野无比,在医院里恶名昭著,不听使唤,更不能执行任何医疗任务,其地位不过较家庭保姆稍高而已。南丁格尔致力于把护理工作当作是一种“技术”,并把它提高到“专门职业”的地位,并创办了护士学校。培养专业护士,著书立说,她的许多著作都当作了教科书,培养了一大批护理人才,她对学校管理、精选学员、安排课程、实习和评审成绩都有明确规定并正式建立了护理教育制度,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这一伟大事业。这对整个人类是一项空前的贡献,南丁格尔也被公认为是现代护理事业的鼻祖。她之所以能在护理各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心应手,就是因为她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经验。
我觉得我们护士不但要有爱心,敬业之心,具备专业理论知识,护理实践经验外,还要学习自然科学、历史、地理、文学、艺术各方便广泛的知识,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,提升自身的素质,改善护士的形象,更好的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,服务于病人,让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,一门独立的艺术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。
(文/供应室 林少英)